樛木
诗经·国风·周南〔先秦〕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方有许多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有些垂枝低悬,葛藟便顺着这些垂枝蔓延生长,在这片丰茂的林子里欢快地生长。一位乐观的君子,总是以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他人,使人安定。
南方有许多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有些垂枝低悬,葛藟便顺着这些垂枝蔓延生长,在这片丰茂的林子里欢快地生长,垂木被葛藟完全覆盖。一位乐观的君子,总是以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有许多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有些垂枝低悬,几根葛藟便顺着这些垂枝蔓延生长,在这片丰茂的林子里欢快地缠绕着生长。一位乐观的君子,总是以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注释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
赏析
从“祝贺新婚”方面的鉴赏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而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
创作背景
关于《周南·樛木》的主旨背景,《毛诗序》认为是后妃无嫉妒心的赞歌:“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朱熹《诗集传》认为是众妾感后妃之德而歌唱:“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而近人多认为这是华夏先民的一首祝福歌,其场合、究竟是祝福什么历来众说纷纭。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简析
《周南·樛木》选自《诗经》,为一首表达祝福的诗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或许是其他友好欢乐的场景。此诗以南方生长的高大树木被葛藤攀援、缠绕起兴,表达对这位君子的喜爱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以群歌叠唱为形式,采用比兴手法,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句式整饬,音韵谐和。
羔裘
诗经·国风·桧风〔先秦〕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雨无正
诗经·小雅〔先秦〕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駮象虎疑
佚名〔先秦〕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
管仲对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