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陈子昂〔唐代〕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道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就知它是最高阳气之精。
成林的岩石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
古时候的得道成仙之路,确是与那造化合而为一。
玄妙感应并非喑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
世间凡人拘泥于眼见为实,沉湎于酒中嘲笑那丹经真义。
昆仑山上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么才能采到它的花蕊?
注释
冥密:阴暗壅塞。
象识:指表面的认识。象,一作“蒙”。
沈(chén)冥:指仙道深奥莫测。沈,同“沉”,一作“沦”。
酣酒:沉湎于酒。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六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此诗为其中第六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简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想象之笔开篇,以龙变寓意宇宙至阳精华,描绘石林幽洞象征宇宙奥秘,暗示修仙艰难;诗人向往古仙得道,强调修仙需超越常规感官、超脱世俗局限,以昆仑瑶树喻修仙成果之遥远与珍贵。全诗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与修仙之道的执着,透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324条名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唐代〕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唐代〕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日 一作:后;未篡 一作:下士)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